海峡经济网官网

海峡经济网

首页 > 资讯 >

厦门交通出行实现大跃升 从"末梢"变身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海峡经济网   时间:2021-12-13 09:52

  【开栏的话】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年来,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成绩斐然,各种便民、惠民、利民举措持续实施,人民群众获得感日益增进,生活品质持续提升。厦门成为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之一。

  今天起,本报将推出“从民生数据看特区巨变”系列报道。我们将聚焦交通出行、住房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发展、生态环境、居民收入等民生领域,每个领域都用数据来说话,通过数据的前后对比和记者解读,来体现特区巨变,体现老百姓日益增进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徐景明)道路、车流,是城市的经脉血液,展现民生经济蓬勃生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年间,在交通出行方面,无论是交通枢纽的能级,还是道路里程、等级、功能,乃至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的厦门特区,已是汇聚海、陆、空、铁等立体交通模式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而在特区建设之初,厦门各类对外交通设施和线路均十分落后,被称为“末梢”:码头最大靠泊能力仅为3000吨、厦门机场还是一张设计图、没有高速公路,跑着低速列车的鹰厦线是铁路运输的唯一通道。

  但“特区速度”,说的就是交通设施建设速度。1984年底,东渡港区一期完工,厦门港最大靠泊能力变为5万吨级,之后,厦门港一路追赶,集装箱码头建设从东渡港区拓展至海沧港区,本世纪初正式迈入10万吨级,并在2007年嵩屿集装箱码头一期投产后,向15万吨级、20万吨级的“世界一流”跨越。集装箱吞吐量也从1983年的3292标箱,变为2020年的1141万标箱,排名从默默无闻到世界第十四位;至今年8月,164条航线,将厦门与53个国家和地区的148个港口紧密相连。

  1983年10月,建设仅用时21个月的厦门机场正式通航,从零起步的厦门机场展翅翱翔,如今已成长为运营156条境内外航线,覆盖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年吞吐量超2000万人次的国际航空枢纽。

  1957年后的50多年间,厦门铁路,仅有一条鹰厦铁路。2010年4月26日、2012年6月29日、2013年12月28日,厦门连续开通福厦、龙厦、厦深三条高等级铁路,快速迈入动车时代,并新建厦门北站、改扩建厦门站,大型货场、动车所一应俱全,日开行列车已达248对,通达全国各主要城市,年最高客流量已超过3000万人次,已是东南沿海铁路枢纽。

  改革开放初期,全市公路总里程仅603.5公里,只有8条干线公路,绝大多数是三、四级公路甚至是土路。特区建设后,公路兴建和改建快速推进,1999年9月福厦高速公路全线通车,结束了厦门市、福建省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如今,以成功大道、仙岳路、海翔大道、翔安大道等道路为代表的厦门“两环八射”快速路网架构基本成型,环岛路、文屏路、环东海域浪漫线等旅游道路美景如画,全市建成公路总里程已超过2600公里。

  进出岛交通通道建设堪称特区发展的符号。特区建设之初,进出岛仅有一条2车道的海堤。从1991年12月中国第一座跨海公路大桥厦门大桥通车之后,厦门跨岛交通建设几乎每10年一大变:1999年12月30日,海沧大桥通车;2008年7月,集美大桥通车;2008年9月,杏林大桥通车;2010年4月,翔安隧道通车,2021年6月,海沧隧道通车……如今,拥有“四桥两隧”的厦门,进出岛桥隧车道已达40条。

  公交事业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特区建设之初,厦门公交线路仅十余条、车辆70多台,出岛线路像是长途客运,一天只有三四班车。1993年公交总公司成立,2006年厦门公交集团成立,厦门公交发展完成“三级跳”,如今,日均运营车辆超过3600台,运营公交线路(含BRT)410条,日客运量约150万人次。同样日载客量超过百万人次的还有出租车:1984年,厦门成立第一家巡游车企业,车辆36台,如今,厦门网约车、巡游车总量超过3万台。

  轨道交通在2017年12月31日实现零的突破,目前,厦门共开通3条轨道交通线路,实现三向出岛,日均客流量50余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量达92万人次,正处于稳步上升期,成为跨岛发展的中坚力量。

声明:本文由海峡经济网http://www.hxjjw.com.cn/采编(转载请保留)如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

链接:/roll/2021/1213/29989.html

打印 分享到

>>图片 · Photo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