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经济网官网

海峡经济网

首页 > 资讯 >

黄冈1—7月经济“成绩单”出炉

海峡经济网   时间:2021-08-30 09:41

 
 
 
 
 

 

技改为工业经济增添新动能

 
 
 
 
 
 

位于团风县的湖北金贝壳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05亿元启动汽车护理用品技术改造二期项目,于5月份正式投产,形成了集研发—印铁—制罐—灌装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技改后,项目效益十分明显,扩大了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原来需要400多人完成的生产任务,现在只需150人。”项目负责人介绍说。

1—7月,全市规上工业完成总产值914.4亿元,同比增长28.1%,由一季度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6.2个百分点,扭转为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4.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2.2%,由一季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扭转为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速由全省第11位跃升至全省第7位,其中6月(13.7%)、7月(9.7%)连续两个月当月增速居全省第一。

我市印发《黄冈市新一轮技术改造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实施“技改赋能、制造焕新”专项行动。市委书记张家胜,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军杰专题研究技改工作。

市经信局局长刘婷介绍,1—7月,全市工业技改入库项目189个,完成技改投资64.8亿元,同比增长51.1%;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33%,比一季度提高了10个百分点。

从效益指标看,1-6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6.59亿元,同比增长13.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23%,较去年同期下降0.72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助力“全年精彩”

 
 
 
 
 
 

作为湖北省隐形冠军示范企业及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位于黄梅县小池镇的湖北科普达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产销两旺,今年1-7月份实现销售收入3.69亿元,同比增长33%。

我市着力引导企业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现有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74家,其中示范企业1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3家、培育企业51家,今年又申报51家。

培育新兴产业成势——

以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光芯屏端网”为重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为重点,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今年,电子信息制造业新增入统企业11家,达到36家。1—7月,完成产值33.19亿元,同比增长22.6%。星晖汽车威马W6正式上市,已交付4000台,完成产值5.03亿元,目前订单还有4000余台。

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持续推进“万企上云”工程,累计上云企业2500家,省级上云标杆企业3家。星晖汽车C2M工业互联网、伊利智慧排产、赛尚服饰柔性定制、祥云化工智慧能耗、索菲亚工业4.0等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生产线投入使用。培育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96家、省级智能制造企业6家。

1-7月份,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但投资结构持续改善。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7%,投资总量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3.3%。从行业来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卫生业增长较高,分别增长1638.8%、759.6%、607.9%。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储备进规入限企业,做好小微企业的定向培育、数据核查和申报进规工作,着力引导其创业成长、做大做强,力争今年下半年成功申报一批进规入限企业,做优做大经济增量,培育打造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市统计局局长胡朝晖表示。

 
 
 
 
 
 

以实干担当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8月26日,在全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招商引资工作暨8月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上,14个招商引资项目签约,总投资159.3亿元,涉及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现代服务等产业。

签约客商湖北硅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涂望红说:“选择在黄冈投资,是因为看到了黄冈市委市政府发展经济的坚定决心和敢于思想破冰的强大魄力,看到了黄冈优越的投资环境和热情高效的服务。”

市委五届十三次全会吹响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角,全市上下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更大力度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坚决推动经济加快恢复发展。

今年,我市每月开展“集中签约+集中开工”活动,对重点招商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五个一”工作机制,1至7月份,全市新签约项目268个。

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渡过难关。8月份,全市千余名党员干部进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定制服务”,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手,企业不满意不放手。

谋划重点项目,激发新的增长动能。“根据短板和不足,我们动态调整项目库,抓好高精尖产业项目落地,推进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加大轻工业、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医疗保健、应急物资保障等方面补短板力度。”市发改委主任屈凯军表示。(汪秀玲 童泉 王小兵)

声明:本文由海峡经济网http://www.hxjjw.com.cn/采编(转载请保留)如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

链接:/roll/2021/0830/29790.html

打印 分享到

>>图片 · Photo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