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经济网官网

海峡经济网

首页 > 资讯 >

隔代教育 老人不能“越权”

未知   时间:2016-07-19 12:01

不少家长因为工作繁忙,没时间照顾孩子,为图省心,把孩子送到老人身边,或者把老人接到家里,辅助教育和照顾孩子。“隔代教育”的现象已变得越来越普遍,然而“隔代教育”真能让家长们省心吗?

  【亲情之惑】

两代父母育儿观分歧多

  隔代教育确实减轻了年轻父母身上的负担,弥补了他们育儿经验的不足。但隔代教育也可能出现种种弊端。看看下面的例子,也许会对你有所启示。

  话性格

  老人护犊心切孩子成“小皇帝”

  妞妞虽然是个3岁的小姑娘,可脾气却倔得不行,是家里的“小皇帝”。穿衣服时,外婆夸妞妞“长高了”,可天真懵懂的妞妞却嚷着“我不要长高,要长矮”。 妞妞外婆便乐呵呵地应承说“好,长矮,长矮”。妞妞妈不乐意了,她认为不能一味地由着孩子,应该让女儿明白为何要长高的道理。

  有时,妞妞脾气还很大,不高兴就摔东西,甚至还动手打老人。一次,女儿把玩具摔一地,妞妞妈生气了,呵斥她把玩具捡起来,这把一向任性的女儿吓哭了。这时,妞妞外公像平时一样跑来“圆场”,“妞妞不哭,爷爷捡哦”。

  还有一次,妞妞穿着鞋子在沙发上踩,外婆数次把她从沙发上抱下来,小家伙不干了,哭闹着小手就朝外婆身上捶打。妞妞妈呵斥制止,严厉教育小孩要尊重老人,一旁的外婆却笑呵呵地说“不要紧,小孩子懂什么”,还抱起妞妞逗乐她。老人处处为孩子“护短”,让妞妞妈甚是苦恼,这怎会不把小孩惯坏呢?

  话学习

  严厉妈妈遇上“宽容“老人

  8岁的小刚特别好动,无论走到哪手脚都不停,尤其在学习方面,做作业从来不会一次性完成,总要“磨洋工”,分好几次才能完成。

  父母因为工作忙,就把小刚的爷爷奶奶接过来,三代人一起住,以便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可小刚妈和奶奶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总有矛盾。小刚妈推崇严格管教,但奶奶却认为孩子还小,没必要给他那么大压力。无论小刚怎么犯错,奶奶都站在孙子这边。

  “老人总是怕我们太严厉。”小刚妈发现,每次她说小刚时,奶奶总以“七八九,嫌死狗”为由,认为调皮捣蛋是这个阶段孩子的通病,还振振有词反问:“你们小时候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

  话习惯

  老人嚼饭喂孙女致病从口入

  把饭嚼碎喂给孩子,是一些中国家长尤其是老一辈习惯的喂养方式,可是,这一喂养方式不仅剥夺了孩子锻炼嚼肌的权利,影响孩子的卫生健康,有时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疾病,乃至危及生命。

  前不久,青岛郊区一名一岁多的女婴,由于奶奶生口疮时仍像往常一样,把饭嚼烂了再喂给孩子吃,结果把口中的单疱病毒传给了孩子,导致孩子免疫系统“全面瘫痪”,全身就如同严重烫伤一般,皮肤大面积脱落,浑身渗着血水。经过医院7天7夜的生死大营救后,孩子最终才被推出重症监护室。在查出病因后,老人对自己的喂养方式后悔不已。

  【现实处境】
隔代教育很普遍却也无奈近日,记者随机走访了南宁多家幼儿园和小学,发现负责接送孩子的家长里,有六七成都是家中老人。

  据一项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在北京,有70%左右的孩子接受着隔代教育;而上海,目前0~6岁孩子中有50%~60%由祖辈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也占到总数的一半。

  “年轻人工作压力大,我们老了退休了,帮孩子一把天经地义。”来自湖南的梁女士说,为了带孙子,她提前办理了退休,专程从老家来到南宁。他们“过来人”的育儿经验,正好派得上用场。

  在某企业工作的张女士说,她和丈夫都是单位的中层干部,每天回到家能陪孩子一会儿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不用说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幸运的是,她婆婆是退休老师,思想比较开通,很注重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孩子各方面都表现不错,让他们比同龄人省了不少心。

  尚未过完元宵节,吴先生就和妻子从贵港来南宁打工了,读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则交由老人照看。“做父母的,哪个不想把孩子带在身边?”吴先生说,以前他在广东打工,一两年才能和孩子见上一面,每次回去孩子几乎都不认识他了,更不愿和他们亲近。后来,为了能和孩子多见上几面,夫妇俩最终留在南宁打工。

  【各方看法】

  老人保守观念不利孩子创新

  “现在的80后年轻人,自己都还是孩子,哪懂照顾小孩啊?”现年60多岁的吴女士,对于儿媳妇的母亲角色颇有微词,“晚上10时还上网、看电视,就让小孩进屋写作业,孩子把门一关知道啥啊,她还动不动就对孩子发火。”吴女士说,老人带小孩,一般比年轻父母更有耐心。

  南宁市某幼儿园的阳老师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一幕:孩子像小鸟一样连蹦带跳跑在前边,老人拎着小书包尾随其后,不时招呼“慢点儿,别摔着了”。待小孩在教室坐定后,老人一边帮忙收拾小书包,一边叮嘱孩子要听话,多喝水,热了就脱衣服,吃饭要吃饱,上厕所就找老师……

  “从自理能力和性格来看,很容易判断出一个孩子是父母带大还是老人带大的。”阳老师分析,通常老人带大的孩子自理能力差一点,语言表达能力也相对薄弱一些;个性也比较极端,要么胆小,要么霸道。在班集体活动上,父母带的孩子通常在父母的鼓励下,更积极参加到集体活动中,一般表现更自信。

  美吉姆国际儿童教育中心的教务主管农玉蓉老师认为,他们在教学中发现,部分老人的养育和教育观念相对传统保守,不善于运用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孩子因好奇心而表现出的“破坏”、“冒险”等行为,总是急着制止,缺乏积极引导。例如,在上早教课程时,老人会不时提醒孩子各项“规矩”,如要坐端正,不能随便跑,希望孩子依葫芦画瓢似的跟着老师画画、唱歌等,无形之中阻碍了孩子个性的自由发挥,容易造成孩子接受新知识慢,反应也不灵敏,不利于培养创新精神。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这说明孩子在三岁前接受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非常大。一般老人对儿童三岁前的早期教育基本无意识,没有足够重视,无论是孩子的起居习惯、语言发展、性格引导等方面,都在这个最关键的时期被忽略了。

  【模范外公】

  隔代教育不要“越权”和“争宠”

  隔代教育,利弊几许?虽然在不少年轻父母和老师眼中,隔代教育的孩子问题多,可是现实生活中,也不乏一些隔代教育的成功案例。

  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小学部的陈柏均小朋友,是同龄人眼中的小明星,他不仅是学校的三好学生和十佳少先队员,也是电视台的小主持人,还曾在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宣传绿城南宁……这些殊荣的获得,和外公李成昌的培养不无关系。在中央电视台等单位举办的“首届中国隔代教育最成功十大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评选活动中,李成昌成为广西唯一获此殊荣的老人。

  “没有不爱孩子的老人,但老人的爱得有个度。”李成昌告诉记者,外孙一直很喜欢吃冰淇淋,放学时经常闹着要买,一般的老人经不起孩子的“软磨硬泡”会顺从,有的老人甚至为“讨好”孙子,还主动投其所好。因为怕伤脾胃,他一直坚持不给孩子买冰淇淋。可是,偶尔有那么几次,外孙犯错并认真反省后,他奖励了冰淇淋。

  两代父母教育观的分歧,是隔代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李成昌说,外孙5岁时,女儿曾把他送到外教那学英语(论坛),纯英语的环境让没有英语基础的外孙很抗拒,试听课后就不愿再学了。他觉得女儿的做法会抹杀孩子学英语的兴趣,便私下和她商量,建议每天早上播放英语朗诵碟,培养语感,让孩子“不经意间”学英语。这招果然管用,外孙不久后就对英语产生了兴趣。

  李成昌认为,隔代教育只能是亲子教育的补充而不是替代,老人不能“越权”,即使有再好的教育方法,也应该通过孩子父母来执行,更不能和孩子父母“争宠”,当着孩子面指责孩子父母的教育方法。

  “隔代教育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人的教育观。”在南宁一事业单位上班的陈女士说,她小孩今年3岁多,识字、朗诵、唱歌等等都是爷爷教的,这让她和老公特别省心。

声明:本文由海峡经济网http://www.hxjjw.com.cn/采编(转载请保留)如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

链接:/roll/2016/0719/5764.html

打印 分享到

>>图片 · Photo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