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 时间:2017-04-06 18:23
在刚刚闭幕不久的两会上,“人工智能”无疑是最大的热点之一。今年两会的总理政府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这是“人工智能”首度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内,连国家政府都在为人工智能“背书”,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重要的一环,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在近五年内,也出现了几何式增长。根据高工产研机器人研究所(GGII)调研表明,中国服务机器人2015年产值达85亿元、2016年达140亿元,同比增长65%、预计2017年这一数据将达到245亿元,同比增长将达到75%。
而且预计在2017年,中国服务机器人产值比重将占到全球服务机器人产值的35%。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中国智能服务机器人在亿万蓝海之下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面对这个远未饱和的万亿服务机器人市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大家认真思考:
1.为什么说进军国内服务机器人市场正逢其时?
1)人口红利消退,国内劳动力成本增加
随着劳动年龄人口不断缩减、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深,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已经逐步消退。劳动力减少反映到经济上的问题,就是劳动力成本价格急剧上涨。服务业面临用工成本上涨和整体利润下滑的尴尬。服务型企业在导购、服务员、保洁等基础性岗位上面临着用工难、培养成本高、高龄化、管理成本高、员工水平良莠不齐、员工流动性大等一系列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线下实体行业不断受到冲击,因此用服务机器人来代替技术含量低、简单重复量高的工作变得非常有必要。服务机器人既可以实现服务流程标准化,又可以节省人工成本,而且不得不承认,服务机器人精准的执行能力使得服务效率远超过传统的人类服务员。
2)一波行业洗牌过后,技术驱动型企业脱颖而出
悉心研究国内机器人企业就会发现,这些企业多为近五年成立,规模较小,大多集中在系统集成领域,整机研发能力不足,同质化严重加上低端产能过剩的行业现状,让许多初创型服务机器人企业在新一轮行业竞争中被淘汰。
而且许多机器人厂商用工业机器人的逻辑做商务机器人,研发出的机器人产品大多较为笨重。为了让商务机器人看起来更像人,很多企业就为机器人设计了手和脚等装备。这样的设计对机器人的稳定性和和处理系统的流畅性要求很高,使得其制造成本大幅提升,市场平均价格都在10万以上,难以实现大规模推广。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一些技术驱动型的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使得整体服务机器人市场良性发展。首次提出机器人轻量化的小船互动践行轻量化的理念,去除了传统机器人身上的多余结构并将产品价格控制在万元以内。2016年小船与国内知名制造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已经可以实现量产,预计今年将量产2万台。
目前,通过算法以及大数据处理系统的运用,小船服务机器人已经具备精准的人脸识别、高速存储、智能交互、热红外感应等功能。赋予机器人进行数据分析和描绘客户画像的能力,能够让服务和营销更加精准。
2、对标欧美日,国内的服务机器人可以应用在哪些领域?
据了解,海外市场中有48个国家都在做服务机器人,其中25国已介入全球领先地位。其中以美国为首,主要应用于军用和医疗市场;德国以工业制造机器人见长;日本与英国,则服务机器人较强,而韩国,当属娱乐教育型机器人较为著名。
早在中国国内的机器人产业多数尚停留在工业机械手臂上时,美国的机器人企业已经研制出应用于反恐、医用、商务、科探、救灾等多领域的复杂服务机器人。科技成果的运用通常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军工,然后到商用,再到家用市场。目前中国服务机器人主要分为两大类别,一类是家庭用机器人,包括陪伴、教育、玩具、监控等;一类是定位在商用端,类似于小船互动研发的导购及迎宾机器人、巡逻机器人等等。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在医疗、探测等高端领域也会逐渐形成梯队。
3、服务机器人还有什么新玩法?
服务机器人在服务过程中对用户进行行为分析,将数据提供给云端,同时共享给其网络内的其它机器人,形成一个使服务不断变得高效和人性化的闭环。这样一来服务机器人的营销性质就变得十分强烈。
在未来,随着服务机器人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服务机器人作为终端数据的采集器,其广告价值也会逐渐体现出来。以小船服务机器人为例,将服务机器人放在商场或办公楼内,机器人自带的摄像头可以对来往人群进行人脸识别,进而通过机器人云端平台以及会员管理系统测算每个受众在广告位中停留的时间,并且进行受众分析。大数据采集所带来的精准营销方式,是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
总体来说,在服务机器人行业中,国内还有可观的市场空间。据悉,小船轻量级机器人在未来将会专注于智能导购机器人的研发,植根于新零售的肥沃土壤之中,实现流畅的控制和服务系统,成为精准的信息入口和输出端。在服务机器人的应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随时升级调整,在每一单个应用领域形成最优的解决方案,同时提出新的技术需求,促进技术发展。此外,未来的高智能服务机器人将被赋予更多功能呢过,应变能力极强的“机器人管家”有望变为现实。
声明:本文由海峡经济网http://www.hxjjw.com.cn/采编(转载请保留)如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
链接:/html/society/2017/0406/20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