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经济网官网

海峡经济网

首页 > 资讯 >

平安普惠真的“平安吗”?多项投诉加身,被指变相高息

海峡经济网   时间:2019-10-30 11:01

出品|钙媒体

作者|袁启明

平安普惠金融业务集群(平安普惠)董事长兼CEO赵容奭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的业绩量目前已经远远超过美国的LendingClub,在中国市场上,我们也已经超越了很多同行。”然而现在却面临着高利贷、暴力催收、收取高额服务费和强制保险等问题。

据企查查资料显示,平安普惠金融业务集群(以下简称“平安普惠”)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集团”) 联营企业的下属业务集群。秉承“信任就是力量”的品牌理念,以创新的科技和卓越客户体验为广大小微型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贷款服务,打造全球贷款客户信赖的消费金融品牌。

平安普惠被指变相高息 贷款产品搭售保险、暴力催收

今年1月18日,媒体报道称,目前,罗女士在平安普惠旗下贷款产品平安i贷有三份在还借款,自2018年6月份以来,每个月都会收到两条来自中国平安的保险费和服务费的扣款短信,共计556.39元/月。三份借款的还款详情页面都有一份平安财产保险的电子保单。面对突如其来的保险单,罗女士感到十分困惑:“我连投保单都没见过、没填过,哪来的保险单呢?”

据媒体获悉,平安普惠官网显示,平安普惠i贷是平安普惠的一款纯线上产品,通过“刷脸”识别,最快3分钟放款。客户通过下载APP并注册、发起申请、绑定银行卡、人脸识别、授信成功并放款。

罗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中国经济网记者在聚投诉官网发现,今年1月份,平安普惠收到的投诉量达648条,大部分投诉涉及平安普惠贷款产品的变相高息、贷款产品搭售保险、暴力催收等现象。

投诉人孟先生称,“平安普惠变相收取用户高利息,贷款20600元分20期,每期应还1530.67元,已还4期共7000多元,却只有4000的本金利息高达3000多元。每月光管理费和保险费就400多?这种收费是否合理?”

投诉人宾先生也表示,“平安普惠金融贷款,广告利息是0.09%,进行误导宣传。可是实际借款的时候,收取比利息更高的管理费用和保险费用。这样算下来,年利率高达36%以上。”

投诉人韩先生称,“还款日为每月26日,昨天25日就不断打电话骚扰,到晚上五点打电话告知我要骚扰我通讯录的亲朋好友,半小时后,亲朋好友陆续接到平安催收电话。别说未到还款日,就算到了,也不应该如此暴力催收。”

投诉人柯先生称,“变相收取高额费用,擅自为客户投保,每个月都要多交一笔不少的保险费,以前都没有的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投保的,系统更新后就出现了一个保单。”

3000多投诉3.5%解决率背后的违规问题

自2016年5月17日起,至2018年12月30日,某投诉网站共受理针对平安普惠的有效投诉3024件,仅106件获得解决,解决率3.5%。

平安普惠有效投诉量在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排名14名,在投诉量前30名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中,其解决率(3.5%)仅比借贷宝的解决率(2.9%)高。2018年11月初,平安普惠入驻聚投诉,至今,未在投诉帖下做过回复。

3000多件投诉反映了平安普惠诸多涉嫌问题:低息背后隐含其它名目的费用,实际借款年化利率高于合同所示利率;保单查不到相关信息,或涉虚假;各种暴力催收仍在继续……

相关投诉,此前聚投诉已陆续转达给平安普惠。与其他大平台截然不同的是,平安普惠一直奉行不回应、不处理、不改善的”三不政策“。

本次聚投诉发稿前,平安普惠终于给出回应,对于聚投诉重点转达的几则恶性催收案例,避而不谈,重点解释了其利率未超36%,以及其一直不予回应和处理投诉的理由由于反催收组织的猖獗,企业公开的积极回应或者妥善解决,有时会带来更多的恶意投诉或者逃避债务目的投诉。

建议聚投诉平台对投诉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保密,保护合规、合法经营者的权益,以便降低此类恶意投诉现象蔓延的可能性。

平安普惠董事长:降低运营成本,与银行“分蛋糕”

一般而言,银行的资金成本为2%左右,而非银机构的资金成本为8%,因此赵容奭表示希望可以把平安普惠的运营成本尽量降低,甚至逼近于0,努力将成本降至和银行相当的水准,就能与银行共同分享这个巨大的消费金融市场。

“若那个时候我已经有2000万客户了,如果说他们不断重复贷款,这2000万客户我们不需要获客成本、运营成本。我们会为他们提供更低的,更有吸引力的定价,可以和银行的定价对等的定价。同时我们希望能够为客户提供体更好的服务,让他们拥有更好的贷款体验”赵容奭称。

对于行业内有没有尊敬的对手,赵容奭一脸自信,“目前没有。”他表示,跨行业尊敬的对手是平安其他子公司,比如平安寿险和平安财险,并且希望未来规模能够超过他们。

对于P2P和小贷的发展瓶颈,赵容奭认为是全国范围内征信体系的缺失,即便平安有前海征信,也有资格进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进行查询,但市场上依旧缺乏完善的征信记录,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无法覆盖到所有借款人。对于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客观条件,赵容奭认为这也是他们的机会所在,因为平安普惠拥有经过时间验证的核心能力——如何识别一个好的客户。

声明:本文由海峡经济网http://www.hxjjw.com.cn/采编(转载请保留)如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

链接:/roll/2019/1030/27628.html

打印 分享到

>>图片 · Photo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