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 时间:2017-04-17 22:37
2017年,是人工智能的卡位年——BAT 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将人工智能作为企业级部署,进军垂直领域;同时,各行各业越来越感受到“智能”带来的强劲势头。然而,随着大批高科技企业将资金与设备投入AI领域,人才匮乏的漏斗却在AI商业化的进程中快速的变大。
在人工智能发展得最为系统化的硅谷,AI工程师们的薪水远高于其他领域的同行。随着人工智能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人工智能的人才愈发的紧俏,时至今日,大学刚毕业的博士也能坐拥八九十万的年薪,与资深的硅谷工程师相媲美。
在国内,部分企业早已瞄准人才的短板,走在了业界的前面。百度是最早进行AI的人才培养布局的,他们同国内诸多高校开展合作,共建工程实验室,在数据开放和资源共享上进行各种合作。这种方式类似美国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推行的“硅谷-斯坦福”校企联动模式,一方面斯坦福大学为硅谷提供了人才和科研成果,另一方面硅谷为斯坦福大学提供资金支持和大数据,以助力他们的科研能有更大的突破。
争抢人才 国内年薪已经媲美硅谷
作为联想集团前副总裁、亿航科技联合创始人,祁卫认为,现在无论是硅谷,还是国内,对人工智能的人才都是求贤若渴,国内甚至比硅谷还要夸张。“真的是有些疯狂,我了解到一位国内名校刚毕业的人工智能博士被几家公司争抢,年薪从四五十万被抬高到八九十万。”
一位在业内有两年经验的人工智能工程师,其年薪也可以轻松达到50万,而这已经是一个行业基本身价。
在硅谷,成功挖到人才的手段,同样是年薪。高校研究人员离开学术岗位而进入实践领域,外界所推测的最主要的理由在于报酬的差别。《华尔街日报》援引 NSF 的数据称,2014 年,高校计算机及信息科学博士后的年收入中位数为 5.5 万美元,而对应的产业实验室职位则为11 万美元。在平均年薪最高的 Uber,研发人员的工资达到了 35 万美元/年。
“人工智能是今年公司薪资预算增长最快的领域,涨了三分之一都不止,并且还在一路飙升。”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业界大家针对人工智能的开发进程以及团队的话题非常敏感,“公司耗费大量人力财力挖来个AI人才,一旦曝光自己的项目进程和团队构成,很快就会被别的公司瞄准。”
作为人工智能的领军企业,百度在挖掘AI优秀人才另有佳径,也成功预防了市场上的恶性竞争。他们在市场上挖掘成熟的工程师,给对方搭建一个最合适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创业公司会恶意哄抢人才,但百度不会因此而跟风加码搞乱市场。另一方面他们瞄准了校园市场,通过与高校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紧密合作,为自己的未来进行长远的人才投资。
“百度这种模式,一方面是为自己投资,另一方面,对于日益浮躁的人工智能人才市场,具有长远的意义。经过这一轮的热度后,会有一些盲目跟风的创业公司退出,像百度这样能按照自己既定步伐前进的公司才能彰显其价值。”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
共建平台 本土化“硅谷-斯坦福”模式
领英平台的数据分析显示,全球AI人才数量约为25万,主要分布在美国、欧洲、印度及中国。从中美AI人才的从业年限构成比例上看,美国拥有10年以上经验的AI人才比例接近50%,而我国10年以上经验的人才比率只有不到25%。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基石,如何解决产业人才稀缺的问题?同高校合作是全世界科技企业的主流做法。
“硅谷—斯坦福”模式是国际上最知名的校企联动、产学研联动模式。一方面,斯坦福大学源源不断地为硅谷创业界输送优秀人才和科研成果。谷歌、雅虎、思科等顶尖企业创始人、高级人才均来自这所大学——刚上市的SnapChat,其原型便来源于创始人在斯坦福的一个课堂作业,原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的负责人 Fei-Fei Li去年加入谷歌,领导后者的人工智能团队。反过来,硅谷企业也通过捐赠、数据共享等方式反哺斯坦福大学,共同成长。
再比如, Uber 从卡内基·梅隆大学国家机器人工程中心一连挖了 40 名研究人员。数据显示,在过去5年间,美国的刚毕业的计算机博士中,进入到硅谷中工作的人员数量逐年上升,已经超过了高校中学术研究人员的数量。
在校企联动上,百度正在率先本土化“硅谷-斯坦福”模式。2016年以来,百度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大数据创新人才平台、开设人工智能班;与中科院旗下的研究生院中科院大学达成合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数据开放、资源共享等方面合作。
高校的相关负责人对百度的校企合作给予了积极评价。在中科大信息学院副院长李厚强教授认为,企业与学校共建工程实验室,能够有效连接科研与产业,“使我们的创新紧扣市场导向,也有利于技术转化。”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副所长刘成林业认为,学术界对产业界有价值,可以提前投入:“当他们博士生三年毕业的时候,研究成果可以直接转换成产品或者某个技术环节。”
共享数据 高校科研商业化趋势
不久前,由百度牵头筹建,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机构参与的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这意味者百度将人工智能中的算法、数据开放共享给顶尖高校。
无论在语音合成、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用户画像和无人驾驶等技术方面,百度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而其开放自身的数据、计算能力给高校,弥合了校企合作的“最后一公里”。对此,李厚强教授认为企业与学校共建工程实验室,能够有效连接科研与产业,“使我们的创新紧扣市场导向市场,也有利于技术转化。”
斯坦福大学教授张首晟说,高校是科技的源发点,而校企结合的成功案例从斯坦福大学就可以看得出来。他举例说,有人统计过,如果把斯坦福出来的公司组成一个经济实体,斯坦福的GDP可以排到全世界的第10名,远远超过很多欧洲的国家,这是斯坦福创造的一个奇迹。
“斯坦福创造了奇迹之后,老师和学生又把这些成功奉献给学校。大家经常讲起生态圈,其实生态圈是什么意思?硅谷到底神奇在哪里?就是一个返回机制,就是通过科研把财富变成知识,通过创业和投资又把知识变成财富。我们在硅谷不断创造着知识与财富。”
如今,百度就同高校的合作,同斯坦福与硅谷的合作如出一辙,那就是最终让产学研一体化,这在人工智能方面尤其如此。
百度深度学习技术组负责人周杰表示,校企合作通过多年来的尝试和发展正在逐渐走向成熟,在人工智能领域,百度希望继续增进与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深度合作,增强产学研平台优势,打造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核心技术支撑平台。“人工智能不是从一千类到一万类简单的做加法,它需要大量不同理论和想法的碰撞,才能催化出更多真正服务于用户、改善人们生活的产品诞生。”
声明:本文由海峡经济网http://www.hxjjw.com.cn/采编(转载请保留)如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
链接:/roll/lady/2017/0417/20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