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经济网官网

海峡经济网

首页 > 财经 >

在海丝底色中推介城市 文化"迈开腿" 泉州"走出去"

未知   时间:2017-08-16 17:05

  幕布一次次开合升降,大型舞剧《丝海梦寻》已在60多个国家、地区或国际组织上演。这是关于800年前泉州港一个家庭、两代水手远航西亚的动人故事,曾创下单场观众数量超4000人的纪录。

  近年来,福建省大力发掘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资源,打造海丝文化品牌,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这部以泉州悠久历史文化作底的舞剧成为龙头,与其他有福建特色的优秀剧目、节目一起,在世界范围内光芒四射,形成集聚效应。

  

 

  泉州艺术家代表团受应到友好城市—法国埃罗省演出时,当地民众到场欣赏提线木偶表演。 (陈起拓 摄)

  紧抓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泉州致力建设文化强市,在“走出去”与“引进来”双轮驱动下,不断拓展对外文化交流,进一步提高城市知名度、影响力,同时也引领带动文化事业和产业向前,有力推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文化传承底蕴深 成为全国唯一联合国非遗大满贯城市

  今年6月,张艺谋导演的全新观念演出《对话·寓言2047》在国家大剧院连演三场,现场座无虚席。其中的泉州提线木偶戏节目《偶戏·冷臂》上演时,荧光木偶戏带给现场观众全新的视觉冲击。提线木偶等戏剧形式不断登上国内外大舞台的背后,既有泉州不遗余力的传承,更离不开“引进来”的交流切磋,“走出去”的文化自信。

  作为“非遗”大市,泉州是全国唯一拥有全部三大类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的城市。其中,泉州主申报的福建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项目,于2012年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由于具有较强的典范意义,“优秀实践名册”项目的成功保护经验,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球推广。今年初,“古泉州(刺桐)史迹”获正式推荐,将代表中国作为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站上世界舞台讲述泉州故事。

  素有“戏窝子”之称的泉州,拥有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木偶戏等古老剧种。至今已举办11届国际南音大会唱,每一届都有海内外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南音会馆参加。走出国门巡演的梨园戏,曾令邀请方导演震撼,向女主角致以双膝下跪的答谢礼;足迹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木偶戏,在自家门口先后举办四届国际木偶节。泉州市木偶剧团、梨园戏传承中心,更成为泉州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两大品牌。

  交流互鉴开新路 与六大洲国家地区文化“互粉”

  以推动中华文明、文化、艺术与海外交流为己任,2016年,泉州出台《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行动方案》,提出包括加强文化交流合作内容在内的十大行动计划。

  方案之外,高水平、高层次的文化交流盛事持续不断。2013年,举办世界闽南文化节;2014年,举办首届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年,首届中国与阿拉伯城市论坛,参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的丝绸之路与创意城市展览和《中国一日·重返泉州》活动;2015年,经中央批准,每两年一届的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永久落户泉州,同年,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拉开帷幕……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泉州先后组织130个文化团组2108人次赴日本、韩国、美国、法国、南非、澳大利亚、巴西等六大洲的3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邀请日本、韩国、美国、多哥、法国、土耳其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128个文化团体1994人次莅临泉州交流,内容涉及木偶戏、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文物展览、学术研讨等范畴。

  今年12月,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将在泉州举办。届时,肩负文化外交使命的泉州,将再迎“市井十洲人”。

  文化为媒谋共赢 泉州文创扩大海丝“朋友圈”

  文化先行,商贸共赢。依托丰厚的历史积淀与独特的文化优势,泉州品牌“境外行”、“海丝行”不断深化。经过几年发展,泉州文化企业不断做大海丝“朋友圈”,深化对海丝沿线国家的产品展销和产能对接,有效拓展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

  截至目前,泉州文化出口企业的市场,遍布美国、俄罗斯、波兰、印度、巴西、韩国、泰国、卡塔尔等近70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全市陶瓷艺术品出口23749万美元,藤铁工艺品出口23636万美元。4家文化企业被认定为2015-2016年度国家文化重点出口企业。9家文化企业被认定为2016-2017年度福建省文化出口重点培育企业。

  2014年4月,泉州被授予“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76.67亿元,比增12.4%,总量、增加值继续居全省首位,占GDP比重4.5%——泉州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四年居全省之首。2016年,泉州的文化产业增加值预计304亿元,比增10%,文化产业发展稳步推进。

  德化瓷搭乘东风 “中国白”誉驰中外

  

 

  来自美国的客商在泉州饶有兴致地学起手拉坯、彩画等,体验陶瓷文化。(陈小阳 摄)

  样品车间,一名美国客商精心挑选陶瓷工艺品;生产车间,工人们忙着赶制新一批圣诞节礼品订单。

  这是近日德化陶瓷龙头企业——顺美集团的一幕。顺美集团是一家集生产、科研、贸易为一体的外向型民营企业,其生产的工艺美术品100%出口,产品远销德国、法国、荷兰、英国、美国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上丝绸之路曾让中国陶瓷走向世界,辉煌不能只停留在文化遗址上,我们当地的企业家更应找准国际市场需求,让当代陶瓷走向国际市场。”顺美集团总经理郑鹏飞说。

  据了解,为扶持更多企业“走出去”,德化县近年来相继出台了支持自主创新、技术改造等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全力培育和扶持中小企业,促进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逐步向规模化、集团化迈进。去年底,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德化县“国家级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成为福建省首个国家级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陶瓷产品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6年,德化县陶瓷累计出口总值达1.5亿美元,而今年上半年,全县新增备案登记进出口经营权企业28家,总数456家,出口商品总值(海关口径)6.71亿元,增长14.5%,居全市第二位。

  在扶持陶瓷企业走出去的同时,德化县委、县政府一直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德化瓷文化”。2014年“魅力中国白——德化窑陶瓷精品展”在故宫博物院开幕;2015年“碧海丝路东方之舟——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展览”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开幕;即将到来的8月20日,国家博物馆举行“丝路使者‘中国白’再出发——2017年国博德化白瓷艺术展”。

  走出去的同时,德化也在积极引进世界范围的艺术大家、文创力量。2015年及2016年,“中外艺术家泉州对话”活动,数百名海内外艺术家走进德化叩响陶瓷艺术创作大门;去年5月26日,首届中法文化论坛在北京开幕,论坛设立中国瓷路基金——中国白瓷艺术振兴基金,启动世界陶瓷艺术大奖赛,同时举办“中国白”德化陶瓷展览,向讲述瓷都“海丝故事”。在一次次的交流碰撞中,“中国白”用魅力折服海内外艺术家。

  安溪茶一路向西 茶学社办到欧洲

  

 

  参加“中国茶的世界——安溪铁观音文化现象的国家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数十位中外知名学者,考察安溪茶文化史迹,闻香品茗。(陈小阳 摄)

  出生于铁观音故里安溪的三和茶业董事长吴荣山,心里一直埋藏着一个梦想——复兴中国茶。早在宋元时期,茶叶就是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输出的重要商品之一,“作为一个世代种茶的茶人和茶企业的负责人,我希望通过茶文化的弘扬传播,让铁观音走向世界,让‘老外’爱上中国茶。”

  从从事茶叶贸易、在家乡创办茶博物馆推广茶文化,到打入国际市场输出茶叶和茶文化,吴荣山正在一步一步地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在安溪所设立的三和茶博馆,占地3500多平方米,收集了全世界700多种茶叶的茶样,以图片、文字和实物的形式,呈现千年茶史,今已成为海内外客商来到安溪不可不去的展馆。

  “茶不仅是茶,更凝聚着民族精神。”向全世界推广茶文化,已经成为吴荣山的一种自觉。据介绍,三和茶业自2008年起,就开展功夫茶世界巡礼表演,近年来又在罗马、米兰、威尼斯等欧洲城市的大学设立茶学社,设立专项经费,为每一位大学生会员提供功夫茶具和茶叶,教授泡茶品茗知识。如今,三和茶学社会员人数已超2000人。

  吴荣山的文化自觉,也是安溪县委、县政府致力推进茶文化走向世界的新方向。近年来,安溪通过一系列调研、学术研讨会以及茶业界专家交流等丰富的形式,积极构建安溪茶文化系统,同时大力开拓海外市场,深化茶文化对外交流,致力打造“茶香通道”,在35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商标注册,持续锻造安溪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010年以来,安溪茶叶成功抱团登陆欧美茶叶高端市场,其中,三和茶叶成为法国、意大利、希腊政府的国礼茶,成为高端铁观音的代表;芦田兴溪茶厂也开启铁观音出口的“芦田模式”,每年出口茶叶1500吨销往日本、法国、德国等地;八马、举源、泉益等茶企业,也在逐步拓展自己的海外市场。

  据统计,2016年安溪茶叶出口1.6万吨,销往美国、日本、俄罗斯、欧盟、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声明:本文由海峡经济网http://www.hxjjw.com.cn/采编(转载请保留)如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

链接:/roll/opinion/2017/0816/24248.html

打印 分享到

>>图片 · Photo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