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经济网官网

海峡经济网

首页 > 财经 >

28亿存款质押事件疑点重重 渤海银行近三年收上亿罚单

媒体滚动   时间:2021-10-29 15:18

资料图资料图

  南方周末 消息,2021年10月23日,中国经营报报道,大型药企江西济民可信集团(下简称济民可信)旗下两家子公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挪用了其在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存入的28亿存款,为与之没有关联的华业石化南京有限公司(下简称华业石化)提供贷款质押担保。

  据报道,两家公司在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的存款共计33亿元人民币,其中有28亿在企业未知情形下被质押,还有4.5亿元存款因华业石化未能按时还贷,被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强行划扣。交涉无果后,济民可信的两家子公司已于9月3日报警。

  事件曝光后,舆论被迅速点燃。10月24日凌晨,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发布声明称,发现企业间异常行为,已向公安机关报案,依法寻求司法解决,并承诺将一如既往坚决维护客户合法权益,保障客户资金安全,维护金融秩序稳定。

  同日晚间,济民可信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六问渤海银行南京分行!》一文,公开双方交涉的录音和录像片段,质问事件中的多个疑点。

  10月27日,济民可信集团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截至目前,该公司并未获得银行方面的任何回复。他们希望“警方尽快查明真相,公司能早日拿回存款”。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回复南方周末记者称,目前没有更新的信息披露,一切以银行公告为准。

  目前只剩下被担保企业华业石化仍未发声且踪迹难寻,南方周末记者致电该公司工商资料中的电话,始终未能接通。企查查显示,该公司的全资股东江苏华之业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下简称江苏华之业)由中国石油(5.4800.030.55%)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中石油)旗下北京华昌置业有限公司100%控股。

  不过早在事发前一月,就被中石油“打假”。9月23日华昌置业在中石油官网发布声明,称“近期公司发现不法分子冒用北京华昌置业有限公司的名义虚假注册了江苏华之业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并“郑重声明未对外进行任何股权投资和设立下属企业”。

  济民可信集团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目前公司已向无锡市公安局报案。南方周末记者联系了警方,但目前案件正在调查中,警方尚未发布相关信息。

  疑点重重

  综观事件全程,多个环节都透露着异常。一位长三角地区的资深银行业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件事情让他觉得匪夷所思。

  济民可信当初为什么要在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存入如此大额的资金?在上述银行业人士看来,一家企业能在银行存这么大笔钱,说明双方关系不错,抑或是该行提供的利率有较大吸引力。

  对此,济民可信集团办公室工作人员回应南方周末记者称,这些存款本来是用于其新冠治疗新药项目建设和日常运营的流动资金。存款业务是该公司与渤海银行的首次交集,此前双方没有任何接触。

  上述银行业人士介绍,银行的业绩压力在于既要吸储又要放贷,事件中的存单质押贷款是银行扩大业务规模较好的一个方式。银行既能保有存款,又发放了贷款,两头赚钱,风险还相对较低。

  但除了现已被爆出问题的中石油下属公司背景,华之业成为贷款方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该银行业人士认为,即便是低风险业务,对一家企业高达28亿的授信额度也有些反常。虽然具体的贷款操作可能都在分行,但如此大的贷款额度应经过总行审批,总行应对单一企业的授信额度有控制。“不能说它不合规,但确实很不审慎。”他表示如此大额度的授信首先要公司资质比较可靠。其次是经营状况比较稳定,销售规模相对较大,“百亿销售规模都未必有这样的贷款额度”。

  根据企查查信息,被担保企业华业石化成立不到三年,股权经历四次变更。经营范围辐射各个领域,包括危险化学品经营,石油制品、燃料油、润滑油的销售等。而济民可信是江西知名药企。

  上述银行业人士指出,一般来说,如果两家企业没有股权或合作关系,银行不会接受两者的担保关系。“一家药企凭什么把钱拿给一家石油化工企业做担保,这没有道理。”

  渤海银行或有“坍塌式缺陷”

  不仅如此,当前事件的核心疑点在于:存款方能否在完全不知情的条件下“被办理”存单质押业务?

  多位银行业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存单抵押业务需经历多个部门,手续繁多。尤其在核保面签的环节中,理论上银行工作人员需去到企业,见到相关企业管理人员,面对面核实这笔担保,出质人在程序上无法被绕开。

  但据济民可信提供的录音,在8月21日该公司与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及华业石化正面交涉的过程中,华业石化资金部总监董某承认从未和济民可信有过接触,存款质押业务由银行介绍办理。8月24日,济民可信向该行正式送达书面通知函,明确表示该公司从未将存款转化为纸质存单,也没有为他人办理过任何质押业务。

  此外,质押合同的签订需要企业盖章,并通过银行的验印系统,系统性造假又如何做到?渤海银行南京分行营业部总经理助理管鹏程在录音中承认,银行或多或少存在漏洞,验印只要达到80%以上就可以通过。

  对此,济民可信办公室工作人员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应,该公司在知晓此事后第一时间展开自查,对所有可能接触到这笔钱的人员和公章都进行了检查。他介绍,质押涉及的多枚公章分由不同部门专人管理,对公章的使用和外带公司有严格要求。

  该工作人员表示,企业自查后认为没有问题。他还否认了公章被偷的可能性,“因为我们的章没有拿出去过,那只能是留在银行的印鉴出了问题”。

  但另一名资深银行从业者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银行验印系统非常严格,通过银行印鉴反向造假的印章无法通过验印系统,只能由银行人员识别有效,这样风险只会更大。而如果想要造出能通过验印系统的惟妙惟肖的公章,则必须拿到真公章,或偷用,或仿制。

  股价跌去四成

  不仅内控可能存在巨大缺陷,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9668.HK)的业绩也表现不佳。

  渤海银行是第一家总部设在天津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该行由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股东发起设立。于2005年12月30日成立,2006年2月正式对外营业。其中最大股东天津泰达持股20.34%,该公司由天津市国资委全资控股。

  2020年7月16日,渤海银行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成为第10家上市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但其在港股表现并不好,上市首日即破发,此后股价一路走低。截至2021年10月27日收盘,渤海银行股价较发行价下跌37.5%。

  根据渤海银行财报,2021年上半年,其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1.51%,净利润上涨5.9%。其房地产贷款占贷款总额的9.59%,但房地产业的不良贷款率从2020年年末的2.13%升至3.94%。

  此外,该行前十大客户贷款金额占资本净额的54.06%。中国人民银行明确规定过“对最大十家客户发放的贷款总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渤海银行的这一数值超过了监管指标上限。

  多次因“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吃罚单

  近三年来,渤海银行屡获罚单。在银保监会官网上,可以查到40余次渤海银行及其职员被处罚的记录,多次案由与“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有关,罚款金额超过1.4亿元。

  2018年11月9日,渤海银行收到银保监会一张2530万元的巨额罚单,涉及五项违规内容:内控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理财及自营投资资金违规用于缴交土地款,理财业务风险隔离不到位,为非保本理财产品提供保本承诺及同业投资他行非保本理财产品审查不到位。

  2019年,渤海银行郑州、武汉、上海、西安等分行因向房地产输血、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等违规行为接连被当地银保监会处罚。5月22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文称,渤海银行、天津银行、天津信托公司等8家市管金融机构班子成员被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约谈,以本市金融系统反面典型案例为素材,共同进行警示教育。

  在上市前一个月,2020年6月22日,渤海银行北京分行因存在同业投资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行为,被北京银保监局罚款人民币50万元。7月1日,渤海银行成都分行又被四川银保监局罚款95万元,原因是违规以贷吸存、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固定资产项目且以贷转存、流动资金贷款用于不当用途和同业投资业务接受第三方金融机构信用担保,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

  2021年2月,渤海银行广州分行、中山三路支行、环市路支行,因保理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向未取得有关批准文件的房地产项目提供融资、未办妥抵押(预告)登记即发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分别被罚款125万元、30万元、20万元。

  5月17日,银保监会再次发布了对渤海银行及相关责任人员的行政处罚决定,涉及理财业务、同业业务、房地产业务等34项违法违规行为,银保监会开出天价罚单9720万元,对两名责任人,时任渤海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徐凌和成都分行副行长郭宏伟,予以警告并处罚款5万元。

  9月,渤海银行的总部所在地,天津第一大街支行因内控管理不到位、员工从事违法活动,被滨海银保监分局罚款45万元,两名员工被记警告处罚。

  此次“储户28亿存款莫名被挪用事件”让渤海银行再度闯入舆论视野,目前事件仍在调查中。

  (南方周末)

声明:本文由海峡经济网http://www.hxjjw.com.cn/采编(转载请保留)如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

链接:/roll/opinion/2021/1029/29901.html

打印 分享到

>>图片 · Photo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