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经济网官网

海峡经济网

首页 > 滚动 >

肃清“校园贷”乱象,校园金融召唤银行“正规军”

未知   时间:2017-05-08 23:10

  近两年来,互联网金融涉足校园贷、现金贷,爆发出“裸条”、“自杀”等恶性事件,高利贷利滚利,暴力催收等乱象层出不穷。监管部门曾于去年4月出台《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宣布将加强对校园贷的监管力度。同年8月举行的网贷监管细则发布会上,银监会发言人特地给“校园贷”开了处方——“停、转、整、教、引”五字整治方针。一年后的4月21日,在银监会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上,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对“校园贷”引发的恶性事件,提出正在研究如何让银行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贷款服务,“把正门打开”。

  业内人士指出,“校园贷”兴起的根源是大学生难以通过银行正规信贷途径得到消费支持和资金支持,而应对巨大的学生市场需求,更安全稳健、更合法合规的消费金融呼之欲出。因此,解决“校园贷”乱象,除了“堵”,还要开放“正门”,要加快引入银行“正规军”,让银行在校园金融中担起重任。

  “校园贷”急功近利,三大乱象不合法不合规

  乱象的“校园贷”实则是P2P网络借贷平台,披着互联网体验与“普惠金融”的外衣,通过夸大宣传、诱惑性促销、超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等手段,诱导学生高额申请、过度消费,进而掉入利滚利的“高利贷”陷阱。“校园贷”已接连出现多起恶性事件:“海南大学生2万滚成13万,父母变卖家产仍无法偿还”、“西安大学生2000元滚成22万元,绝望之时欲结束生命”、“厦门大二女生不堪还债压力宾馆内自杀”……不良“校园贷”已成为社会舆论众矢之的。

  据了解,这些所谓的“校园贷”不同于传统银行借贷,费率不明,许多是一种变相的“高利贷”,没有资质,游走在法律的边缘。不止如此,缺乏专业的银行级风控体系,一旦出现延滞的欠款,它们通常将催收业务外包给不正规公司或个人,采取电话骚扰、校园恐吓、群体扩散、人身攻击等手段逼迫学生还款,使得受害学生身心受到极大伤害。此外,不合规的冒用申请、他人代办,让学生上传身份证、学生证等各种证件信息毫无管理的流入“校园贷”平台,出现大量信息倒买倒卖,反而影响了学生的个人信用记录。失控的“校园贷”呈现出不合法不合规的乱象。

  监管整治初见成效,校园金融任重道远

  去年4月,教育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去年8月,中国银监会又在《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提出“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整改“校园贷”问题。整治一年来,“校园贷”的数量由2015年的108家跌到2016年的74家,“校园贷”鱼龙混杂的现象暂时得到遏制,监管整治也初见成效。

  截至目前,“校园贷”监管已满一周年,但记者在多家高校实地调查发现,一些学校的“校园贷”乱象仍未彻底根治。同济大学学生小周坦言:“父母每个月给的生活费不高,自己有消费透支需求,想申请银行信用卡又不给批,不找‘校园贷’还能找谁?”

  的确,多年前退出校园市场的银行信用卡,作为小额信贷的支付工具,本身具备先消费后还款,分期付款等功能,还有较长的免息还款时间,又能临时支取现金应对不时之需,实际上更适合大学生们的消费金融需求。而一些大学负责人也表示,校园消费信贷这个需求一直在,所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与其把市场份额让给野蛮生长的“校园贷”,不如尽快引入规范化的银行信用卡。

  银行正规军亟待进场,校园信用卡呼之欲出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专家指出,要根治“校园贷”乱象,还是要“打开正门”,首先让银行信用卡这支“正规军”重新进入校园。“因为银行信用卡的‘正规军’被挡在院墙之外,‘校园贷’才没有竞争对手,肆意妄为。”今年的全国两会,就有政协委员一针见血地提案。

  以招商银行为例,作为最早开展大学生信用卡的信用卡行业领先品牌,招商银行曾于2005年创新推出面向大学生的“Young”信用卡,并迅速得到广大学生的追捧,发卡量第一年就突破百万。随着各家银行的进入,大学生信用卡的激烈竞争带来过度滥发,一个学生往往有好几张信用卡。2009年,银监会随即给各家银行戴上“紧箍咒”,禁止银行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卡;给已满18岁的学生发卡,要经由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由此,各银行不得不暂停发行有透支额度的学生信用卡。而面对广大学生迫切的消费金融需求,各家商业银行也是爱莫能助。经了解,2015年招商银行推出了Young信用卡(校园版),该卡0信用额度,先存款后消费,提供信用卡所有的餐饮、电影、积分等优惠权益。该卡受部分大学生及家长们的欢迎,但美中不足的是因为没有信用额度,所以暂时难以满足大学生透支消费需求,更无法阻挡“校园贷”的魅力。

  因此,业内人士呼吁,大学生的透支消费是肯定存在的,关键是让银行来做,还是互联网金融。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是时候重启信用卡进入大学校园的大门,利用银行自身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引导学生透支消费的合理性、规范性,让银行肩负教育学生信用累积、消费管理的重任,并引导其理性消费、适度消费、诚信消费、投资未来。

  “特别是作为信用卡行业领军品牌的招行信用卡,应该让其牵头研究校园信用卡的解决方案,带领银行正规军‘王者归来’,肩负重返校园、净化校园金融秩序的重任。”业内人士如是说。

声明:本文由海峡经济网http://www.hxjjw.com.cn/采编(转载请保留)如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

链接:/tg/2017/0508/20896.html

打印 分享到

>>图片 · Photo

1/